六 和 电 力
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
电力电缆故障及预控措施

253

       2、附件问题  

       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头通常在敷设现场由安装人员现场完成,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纰漏。电缆附件故障占电缆线路故障的主要部分,其宏观主要表现为复合界面放电和附件材质老化。电缆附件故障往往是由于制作工艺不精,人员思想麻痹大意,在制作过程中,使附件内部出现气泡、水分、杂质等缺陷,导致局部放电而引起绝缘击穿,主要体现在:

1)电缆中间接头、终端头制作质量不高

a)剥离外半导层时,损伤下层绝缘或绝缘表面有半道微粒、灰尘等杂质,或者半导电层去除距离短,爬电距离不够,在试验或投入运行后,其中杂质在强大的电场作用下发生游离,产生电树枝。

b)制作过程中,金属连接管压接质量不良,使接头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,或热收缩过度等造成绝缘碳化,从而使绝缘层老化击穿,导致电缆接地或相间短路故障,同时有可能伤及附近的其它电缆。

c)电缆接头工艺不标准,密封不规范,使绝缘内部受到潮气、水分的侵入,引起中间接头绝缘受潮劣化。严重情况下,电缆主绝缘内部大面积进水,导致主绝缘整体受潮绝缘降低,最终发生电缆击穿故障。

d)导体连接管处理工艺不良。导体连接管压接模具选用不合理,棱角打磨不平整,特别是在压接模具边缘处,局部有尖角、毛刺、突起,极易造成该部位电场不均匀,运行中产生局部放电,使绝缘老化,绝缘性能下降,发生击穿故障。

e)安装尺寸错误,应力管安装位置太偏下或应力锥未有效与半道层断口搭接,造成电缆半导电断口部位应力没有可靠疏散,在试验或长期运行中,断口部位产生严重电晕放电,导致过热使绝缘降低,最终导致击穿。

f)电缆金属屏蔽层接地线连接不可靠,不满足接地电阻要求,造成接地电阻过大。当电缆受到过电压时,金属屏蔽层会产生较高的感应过电压,进而引起绝缘部分的老化击穿。

  (2)电缆在运行过程中因负荷的变化、环境因素的变化而热胀冷缩,特别是热缩型附件不能够随弹性变形而丧失密封作用,在附件与电缆绝缘层之间形成呼吸效应,将大气中的水分和潮气带入附件中,引发电缆附件内部短路故障。冷缩附件质量不高,收缩力降低或在需要可靠密封部位密封存在缺陷,都会导致外部水分侵入,最终导致电缆故障。

  (3)制作电缆头时因环境潮气、湿度偏大,没有采取可靠除湿驱潮措施,电缆绝缘局部受潮,绝缘性能下降,在运行中发展成贯穿性通道,导致电缆击穿事故。

文章分类: 专业知识